Ancient Chinese
课程编码:31A01004 学分:3.0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计划学时:48 其中讲课:48 实验或实践:0 上机:0
适用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推荐教材:郭锡良主编,《古代汉语》,商务印书馆,2011年。
参考书目:1.王力主编, 《古代汉语》,中华书局,2008年。
2.张世禄,《古代汉语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
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古代汉语是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分为五部分:文字、词汇、语法、训诂和音韵。这五部分是有机的整体,其中文字、词汇是基础,语法、训诂和音韵是基础上的提高。古代汉语的教学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一学年较为系统的学习,掌握古汉语的基本知识及规律,提高对文言文的认识,了解我国语言文字的发展概貌,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和运用现代汉语,以提高他们的综合语文素质。
2.进一步提高本专业学生古代文献的阅读能力,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他们在诸如古代文学等学科的学习或研究中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扫除阅读上的障碍,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历史比较能力、理论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通过对古代名篇佳篇的学习,感受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及其中深厚的人文精神,养成健全的人格,提高综合素质。
3.培养学生对语言学习兴趣,积累知识,为学生更深入地进行汉语的专业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由文选、古代汉语基础知识组成。在具体教学中,要求以文选为中心,以词汇为重点,以语法为次重点。
1.文选以先秦两汉的散文为主,适当照顾唐宋散文,其中师范生尤其要适当照顾中学语文课本中的疑难篇章和传世名篇。要求学生通过精读、熟读有关文章,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并为理解古代汉语知识奠定感性认识的基础。
2.古代汉语基础知识以汉字、词汇、语法为主要内容,兼及一些训诂、音韵常识等。要求学生了解古代汉语的文字、词汇、语法、训诂、音韵、诗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能够正确分析、解决有关语言问题。
3.古代汉语还包括若干古代文化常识,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正确理解古代文献阅读中遇到的古代的姓氏和名号、古代的职官、古代的地理历法等文化常识。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
绪论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让学生了解“古代汉语”是一个怎样的学科,即这一学科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培养的是什么能力, 以及学习这一学科的作用与意义等。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并激发他们学习古代汉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文言;古白话
[授课方式与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二、为什么要学习古汉语
三、古汉语的主要内容
四、古汉语的学习方法
第一章 工具书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是古代汉语的入门内容,主要介绍工具书的检索方法和几部学习古代汉语常用的工具书。教学时要让学生了解这几部工具书的性质与作用,并学会使用这些工具书,为以后古代汉语学习掌握一定的工具。
[教学重点与难点]反切;《说文解字》
[授课方式与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怎样查字典辞书
一、汉语字典的汉字排列法
二、古代的注音方法
三、几种常用的工具书
第二节 古汉语常用工具书
一、常用字典、辞书介绍
二、有关字词方面的主要著作
三、专用工具书
第三节 文选选讲
一、蝜蝂记
二、巫山巫峡
三、钴鉧潭西小丘记
第二章 文字 建议学时:14
[教学目的与要求] 让学生深入地了解应用汉字的形体构造理论,即传统的“六书”,要让学生了解汉字形体的演变情况。掌握古今字异体字的概念。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汉字形体结构的能力,培养学生依据字形解说汉字意义的能力,为研究汉字与阅读古籍创造条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 六书的理论分析和实际应用;古书中的用字
[授课方式与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汉字的结构分析
一、六书以及三家说
二、许慎的六书
第二节 形声字的结构与部首
一、形声字的结构
二、部首
第三节 汉字形体的演变
一、古文字
二、今文字
第四节 古书的用字
一、古今字
二、异体字
三、繁简字
第五节 文选选讲
一、郑伯克段于鄢
二、齐桓公伐楚
三、鞌之战
第三章 词汇 建议学时:14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阐述古今词义的差异,词的本义和引伸义以及同义词辨析。让学生掌握古今词义在范围、情感色彩、轻重上的差异,掌握探求词的本义的方法、分析引申义的方法以及同义词辨析的方法。培养他们分析古今词义差异的能力以及阅读古籍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词义的意识,培养他们同义词辨析的能力,以提高其语言的分析能力与阅读古籍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古今词义的异同;联绵词;本义引申义;同义词辨析
[授课方式与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古代汉语词的构成
一、古代汉语单音词占优势
二、单音词和复音词
第二节 古今词义演变
一、词义范围的差异
二、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
三、词义轻重的差异
第三节 词的本义、引申义
一、词的本义及其探求
二、词的引伸义及其探求
三、词义引申所引起的字形和字音的变化
第四节 同义词辨析
一、同义词
二、同义词辨析
第五节 文选选讲
一、吕相绝秦
二、晏婴论季世
三、勾践灭吴
四、范雎说秦王
第四章 语法(一) 建议学时:12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能掌握如何判断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的用法;掌握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
要求学生能掌握宾语前置、判断句、被动句等,并了解它们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授课方式与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词类活用
一、词类活用
二、使动用法
三、意动用法
四、名词作动词
五、名词作状语
第二节 古代汉语的句式
一、古代汉语的词序
二、判断句
三、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
第三节 文选讲读
一、触龙说赵太后
二、燕昭王求士
三、孙膑
四、张骞传
五、华佗传
六、《张中丞传》后叙
撰稿人:李继义 审核人:张小平